• 尊龙凯时·[中国区]官方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国家发改委:形成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

    近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摸排重点领域和行业能效水平,摸排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形成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 主要目标为:到2024年底,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摸清重点用能单位及其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滚动更新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 到2025年底,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完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 通知要求,更新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重点用能单位名单。梳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绿电绿证交易、主要产品及生产线、主要用能设备、能源管理措施、节能改造计划、能源管理人员等信息,按照统一编码规则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摸排本地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以及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摸排重点用能单位在运锅炉、电机、变压器、风机、泵、空压机、换热器等主要用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和能效水平,梳理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潜力。 通知提出,根据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结合重点领域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摸排情况,建立并滚动更新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清单,形成改造计划、明确改造时限。 通知要求,2024年8月底前,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并完成相应单位及其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摸排。2024年12月底前,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并完成相应单位及其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摸排。各地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按年度实行动态更新。 通知还要求,各地区结合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情况,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按季度更新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相关项目同步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进行储备。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方向)原则上仅支持纳入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的项目,优先支持建立节能管理档案的项目。 (来源:中化新网2024-05-13)

    2024

    05-14

    工信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4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智能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充分发挥我国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是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关键技术,夯实应用赋能的底座。围绕算法、算力等大模型底层技术,加快推动智能芯片、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加快智能物联终端和工业云部署,提升面向制造业的算力供给运营管理能力,引导生态型企业加快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通用大模型,培育面向制造业场景的行业大模型,构建高水平工业数据库,激发工业数据要素价值。 二是加快制造业关键环节、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智能化升级。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大幅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面向对国民经济影响大、带动力强、数字化基础好的重点行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强供需对接、标准宣贯、应用推广,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提升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等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三是健全完善支撑体系,培育壮大产业生态。加强标准引领,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体系,优化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等,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建设,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安全保障和国际合作等机制。 (来源:中化新网2024-04-19)

    2024

    05-06

    《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 2023》与现代能源指数体系网络平台同期发布

    4月8日,由中国工程院谢克昌院士主持的“现代能源体系指数改进及典型省份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在常州大学顺利结题,《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2023》与现代能源指数体系网络平台同期发布,向全社会公布研究成果。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是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2023年3月26日《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2022》发布以来,中国科学报、经济日报、科学网、中国日报、科技日报、青岛广电、青岛日报等21家媒体争相对其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现代能源体系是我国针对能源建设从支撑经济建设维度向多维度约束、从传统能源建设向现代能源建设转型的重要的概念,也是我国能源革命的必经之路。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调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2023》可为地方乃至国家开展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提供量化依据,助力于下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全国“一盘棋”。同时,通过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能够充分认识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能源体系建设的优势及不足,对于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能源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2023》及时应答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之问,是优秀项目成果的延续。同时,给全社会提供了一个参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窗口,更好地了解、助力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 目前,《现代能源体系指数蓝皮书2023》已开放免费获取通道,在“泛能源大数据知识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对话框中输入“蓝皮书”即可全文阅读。‍ (来源:山西能源和化工2024-04-12)

    2024

    04-19

    行业最高质量奖管理办法发布实施

    4月9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获悉,《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实施。此奖项是经中央批准,行业内质量管理领域最高奖项。   根据《管理办法》,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质量奖包括“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和“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评选周期为2年,主要评选对象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其中,“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主要授予为推动行业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促进行业质量提升上具有显著示范带头作用的组织、项目和为行业质量发展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主要授予石油和化工企业在通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持续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成效、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石化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此奖项完善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奖励制度,激励石油和化工行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科学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应用先进质量技术,促进质量创新,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引导全行业积极践行“质量强业”,持续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提升,为加快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坚实质量支撑。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4-04-10)

    2024

    04-16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首批清单公示

            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意见的公告,47个项目纳入首批清单。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按照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分为三大类。建设内容包括非化石能源先进示范项目、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先进储能示范项目、先进电网示范项目、先进电网和储能示范项目、绿氢减碳示范项目、工业领域示范项目、减污降碳协同示范项目、二氧化碳先进高效捕集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项目等。   涉及到石油化工技术的项目有:皖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的燃煤锅炉掺氨清洁高效燃烧成套技术示范项目;河北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家口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一期);国家电投集团北京重燃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基于纯氢燃气轮机创新的“电-氢-电”新模式实证示范项目;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的50万千瓦风电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能建绿色氢氨新能源(松原)有限公司的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参数化液氢储运装备项目;巨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项目;浙江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定向合成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物能源材料示范项目;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一期);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0万吨/年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工业示范项目;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含二氧化碳工业尾气生物合成无水乙醇项目。 (来源:中化新网2024-03-20) 

    2024

    03-22

    滨海新区助力创新成果转化 “新能源产业” 领域专利申请可快速预审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同意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新增“新能源产业”领域,为滨海新区的太阳能、风能、锂离子电池、氢能等产业链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预计预审合格专利平均授权率可提升80%以上,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16个月缩短至3个月内。截至目前,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业的综合性企业,在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等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大幅缩短了企业获得专利权的周期,这样一来,相关高端技术产品能提前1年投放市场,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发优势。”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尚捷告诉记者,近期,他们正在加快风电安装勘察等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此次滨海新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新增“新能源产业”领域,有助于企业通过快速预审的快车道,掌握新赛道的主动权。 目前,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积极为相关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已经梳理出450余家区域内的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名单,并且组建服务专班,工作人员将根据申请,上门了解企业申请专利的实际需求,讲解快速预审服务政策,做好审查过程对接。” (来源:天津日报2024-03-17)

    2024

    03-22

    七部门发文: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石化化工行业这样干

    2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培育制造业绿色融合新业态,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 石化化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指导意见》对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优化重构方面,《指导意见》提出: 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 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产品向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方向升级换代,推动形成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稳定、品牌更具影响力的供给体系。 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实施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行动,有序推进重点用能行业煤炭减量替代;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拓宽电能替代领域,提升绿色电力消纳比例。 推进绿氢、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等原料替代,增强天然气、乙烷、丙烷等原料供应能力,提高绿色低碳原料比重。 推广石化化工、纺织等行业短流程工艺技术。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到2030年,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5.1亿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2%,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方面,《指导意见》提出: 定期更新发布制造业绿色低碳技术导向目录,遴选推广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绿色成效显著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企业、园区、重点行业全面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 支持大型企业围绕产品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实施全流程系统化改造升级。 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找准绿色低碳转型短板,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技术改造。 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对标绿色工业园区建设要求,开展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整体改造升级,组织园区内企业持续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支持行业协会制定重点行业改造升级计划,鼓励地方开展环保绩效创A行动,提升行业环保治理水平。 引导区域绿色低碳优化布局方面,《指导意见》提出: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定位,把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加强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科技协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 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综合平衡生产力、能源、资源、市场需求等要素,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在符合环保、能耗、水耗、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动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转移。 严格项目准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 推动区域产业绿色协同提升,重点发展钢化联产、炼化一体化、以化固碳等产业耦合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加快建设“无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城市”。 推动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方面,《指导意见》提出: 在新材料领域,开展共伴生矿与尾矿集约化利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稀土、稀有金属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在环保装备领域,针对新污染物治理等新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加快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电池等动力形式的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 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 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发挥生物制造选择性强、生产效率高、废弃物少等环境友好优势,聚焦轻工发酵、医药、化工、农业与食品等领域,建立生物制造核心菌种与关键酶创制技术体系。 聚焦CCUS技术全生命周期能效提升和成本降低,开展CCUS与工业流程耦合、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等技术研发及示范。 《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30年,完成5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制修订,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 (来源:中化新网2024-03-01)

    2024

    03-14

    2024年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启动

    应急管理部2月28日发布消息,为防控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重大安全风险,全力做好安全风险防控,推动重点地区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实效,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近日启动2024年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 目前,第一批专家指导服务组已分赴北京房山区、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园区、河北沧州市渤海新区临港产业园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山西太原市清徐县、辽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开展工作。 本次专家指导服务将从2月底至10月,分批次对全国73个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实现全覆盖,以指导基层和企业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为着力点,以推动相关重点工作在基层和企业的落实为主线,通过企业自查、市县复查、省级核查、部级指导,突出作业安全专项治理、重大危险源安全专项检查、液化烃储罐区和老旧装置设备改造提升、高危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和试生产方案落实情况等重点任务,加强指导服务与考核评价,推动重点县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确保年度重点工作率先落地见效。 专家指导服务将针对各地实际,强化培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建立建强本地专家队伍,不断增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支撑。 (来源:中化新网2024-2-29)

    2024

    03-04

    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尾矿、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新增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钢铁、废塑料、废橡胶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意见》明确五方面政策举措。一是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按照废弃物不同来源精准施策,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完善农业废弃物收集体系,推进社会源废弃物分类回收。二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根据废弃物不同利用方式分类施策,强化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推进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三是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考虑废弃物资源价值、循环利用难度等因素,对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进行部署,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探索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路径。四是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行业骨干企业。五是完善政策机制。聚焦政策和机制堵点难点,完善支持政策和用地保障机制、科技创新机制、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机制。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4-2-20)

    2024

    02-25

    < 1234...19 > 前往
    友情链接: